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这下子我就更高兴了,因为这加深了我的一个设想。旁边的三块石头,也就是那三个大包袱,当年应该是一块。我就问当地老百姓,老百姓说,解放那一年,这三块大石头还遭到了雷击,有一块被雷击劈了。这就更加强了我的想法:二千多年来,在大海上这么一块石头,被雷击或者地震,滑下来变成三块了。这个怎么证实呢?我建议他们找当地的水文站,让他们能够探察一下,在落大潮的时候,水位很低的时候,潜水下去,查一下,看一看,我怀疑这三块大石头之间有一块和东边的一块大石头,可能是和大陆架连在一起的,另外两块松散摆在地上。
这个很快也得到证实了,那一块大的是跟大陆架连着的,它有根,那两个没根,是从上面下来的。这样的话,就加强了我的推测和认识,认为它就是碣石宫。对此更有信心了。
在杨鸿勋的判断下,在数千年前的秦代,海中孑然而立着两块巨石,像一座宫殿的门阙一样。而在这个长长的中轴线上,这个宫殿也是以“碣石”命名,被称为“碣石宫”。
杨鸿勋: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我调查访问当地的老百姓。当地有一个传说,这个传说是非常可信的,因为就是发生在最近的事。他们说1958年“大跃进”的时候,附近的好几个村子,老百姓都套着大车来拉海里的石头,因为从海滩通向姜女坟这个石头这儿,有一条大路,石头铺的,而且是大石头铺的路,一落潮就露出一条大路,一涨潮就没上了。这条路在1958年以前还有,不过现在看不到了。1958年的时候村子里头好多人套着大车来拉这些石头,当做建筑材料给卖了。我一听这个太有意思了。为什么?在建筑艺术创作上,这两块石头孑然而立,已经肯定了,那是一个天然的门阙,非常符合秦代的创作意图。在秦代有一种思想,就是要把自然形态纳入建筑规划中,借助自然的形式来助长建筑艺术的效果。比如阿房宫前殿,是以表南山之巅为一阙,这和它把自然界的两个山峰作为宫门双阙一样,中轴线对着大宫。这样的话气派就非常大,建筑、人为环境、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自然界有这个东西,那是很不容易,有这两个大石头作为门阙,就很像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一样,它是表东海碣石以为阙,所以加强了我的理解,猜测它可能是碣石宫的遗址。特别是这条道一出来,这在建筑艺术创作上是加强了两者的联系。海离得很远,这儿有两个石头,你在这儿盖,一般人不太注意,互相的关系还不太明显,要搞一条大路连上,这就加强了自然的物与人工创造之间的联系,所以这条甬路的铺装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建筑艺术措施。
消失的秦朝建筑(2)
然后我就问老百姓这个石头路怎么铺的?铺得平吗?用什么石头呢?但是他们都不太注意这些细节,只是说大石头。我说多大?这么大,他们说对。我说是圆的,大卵石?我是想因为海里海边多这种石头。他们也说对对对。我说还是那种见棱见角的大毛石?他们还说对。都是对,所以我就始终没有结果。
当时,我就住在海边的考古工作站,所以有一天我潜泳下去。为了证实老百姓的传说,我本想要老百姓去捞这个石头。但是当时我没有任何潜水的设备,只能在浅的地方捞,扎个猛子一口气下去,抱上一块,又捞上一块。再往里走到姜女石的地方,那是很深的地方,就如同一房深了。我想这就很难捞了。
我游过去,在中途的时候,零零碎碎发现了一块一块的石头散落着,都是大毛石,像现在颐和园、圆明园围墙的那种虎皮石,那种大毛石,见棱见角的,因为海水很清,都看得清楚,大致的宽度可以知道。散落的石头还有很多,好像有一条线是散落的石头,再往东就再也没有石头。
这个宽度等我浮出水面一看,正对远处的礁石。我就一路潜泳过去,看一下,就靠憋着一口气下去看,大概到一房深左右,三米多的时候,这个时候快接近碣石了,我就没有再继续向前走,能够看得见碣石根堆着很多很多石头,基本上等于说没捡多少,还在那儿,我就回来了。我的手上被划得全是小口子,那些大石头,二千多年,上面那种贝类生物的壳,很小的小贝壳,都像小刀片一样,我一摸石头,当时没感觉,后来越来越疼。
这次下海的探寻,基本从实物上完成了对碣石宫与碣石的实物考察,一座被历代帝王顶礼膜拜的帝王之石就这样展现在后人眼前。
杨鸿勋:上来后证实它确实有了,所以我就跟辽宁的考古同志讲了这件事。我调查的结果发现老百姓说的1958年把石头卖了确实是真的,这个宽度就是两个碣石之间的宽度。我回来以后,《中国文汇报》约我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碣石门与碣石宫》,在《中国文汇报》上发了,他们需要一张图,我就画了一张复原图。
一系列调查分析之后,碣石门和碣石宫似乎正在浮出海面,这时,《史记》中的一段记载又为它们的寻找提供了新的证据。
杨鸿勋:查文献,《孟子列传》讲一段故事,说驺子当时是个学问家,燕王把驺子请来了,大学问家来讲学,燕王非常崇拜信仰他的学说,所以燕王抱着大扫帚为先导,领着欢迎队伍走在最前面,这是古代礼节。为什么抱着扫帚迎接客人呢,大概是表示我洒扫庭厨,干干净净来迎接你,表示尊敬的意思。国王亲自抱着大扫帚,领着迎接队伍去迎接驺子,而且特别为他讲学建了这个宫殿,就是碣石宫。
那么,这个碣石宫和秦的碣石宫有什么关系呢?
秦统一之后,各国都是他的领土了,当年属于燕国的这块地方也是秦的了。这个地方我想是被秦始皇看重了,海里有碣石山,就是秦帝国的东大门,想以这个宫殿为基础改造扩大成大工程。所以我怀疑这个秦碣石宫,秦再建的碣石宫是在燕的碣石宫基础上改建的。支持我的猜测的证据是出在这个遗址上。那时候我去的时间,距现在差不多快二十年了。当时试掘过这个大土墩,石碑地的四十米见方土墩,就是试掘已经发现燕瓦当。
其中有两块残破的,为什么说是燕代的呢?是从瓦片的瓦当上面来判断的。那种饕餮脸,像两个大眼睛一样,变形的,又像云纹,主要是饕餮脸变的这种纹样,这在燕国是常用的纹样之一。还有像植物纹的树叶这种,这是燕瓦当里常用的题材,所以这两块瓦应该说也是两块燕瓦。因此这个遗址出现燕瓦当,就又提供了一个佐证,我们推断秦碣石宫就是在燕碣石宫基础上扩大建成的。
原来,雄伟的碣石宫与碣石,并不是始建于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的大一统时代,而是在燕代的基础上扩建的。显然,重建后的碣石宫与它的前身相比,更具蓬勃气势。其雄伟的排场,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使得它成为名副其实的大一统帝国东大门。
经历史学家分析,就在秦朝在燕国的碣石门基础上重修自己的东方大门时,似乎不知疲倦的秦始皇又于秦朝的首都咸阳展开了一座更为令人吃惊的巨大工程——阿房宫。如果说秦朝碣石门是东大门,碣石宫是迎接来自东方的贵客的前门脸的话,那么这座远在近千公里之外的建筑,则是一座富丽堂皇的皇家宫殿。
阿房宫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宫殿,无情的战火和两千年的沧桑变迁卷走了它的全部辉煌,只留下千古名篇《阿房宫赋》供后人追思叹息。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起庞大的秦帝国,随后他以举国之力开始了三项巨大的建筑工程:长城、秦始皇陵与阿房宫。两千多年后,人们仍然感叹于秦长城雄伟的身影和始皇陵地下军团的威严肃杀。然而和他们齐名的阿房宫却因为战火,还未全部完工就离开了人们的视野,它的传奇故事仅凭着唐人杜牧的一篇《阿房宫赋》而永远流传后世。
杨鸿勋:中国有一个传说可以验证杜牧的《阿房宫赋》。就说当时楚霸王项羽火烧阿房宫的时候,足足烧了三个月,可以想见阿房宫当时的规模是多么的庞大。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消失的秦朝建筑(3)
历史上的记载在《史记》里面有,是比较可靠的。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他就觉得旧的宫殿不适应了,太小了,而且他的首都咸阳也在扩大,他要把原来各国有钱的人弄到这儿来,免得各国要复辟造反。
很多有钱人都搬到咸阳来了,于是咸阳人很多,他的宫室人也多了,所以?
神话大宋 (绯闻女孩)Chuck 少年养成记 尊夫贵妻 木龙冷情 黑色堕落极品穿越之美男如画 重莲墨影 续传1 穿越重生之花瓶无敌 情默馨怡 小红帽攻击大野狼 绝命仙尘 霸道之我非英雄 良辰吉时宜嫁娶 邪恶之源 小雪初晴 被拴成宅女的日子 扭转乾坤之情咒 100-199 一百零一朵玫瑰 穿越之我要做女侠 晶壁国度 不知北山向阳(军旅)
林易先是用Crossover在三分线弧顶晃开了防守人的重心,紧接着用山姆高德过掉了补防的阿里扎,哇靠!不看人传球,队友空了!不,队友选择高抛,漂亮的空中接力!等等,怎么有点奇怪呢?因为完成以上动作的是一位七尺大个。这是一段热血沸腾的篮球故事。书友群484028022,欢迎大家进群聊天!...
小医生蒋飞,正因为诊所生意太差而考虑关门大吉时,却意外被游戏人物附身,从此变得无所不能。不仅医术出神入化,生死人肉白骨,从阎王爷手中抢命就连厨艺琴艺园艺宠物驯养都全部精通!当别人以为这就是蒋飞全部本事时,蒋飞却笑眯眯地将目光看向了那一本本武学秘籍降龙十八掌六脉神剑北冥神功独孤九剑...
市一高新丁黄景耀因得罪骨干教师被恶意针对,不堪受辱辞职后意外得到仙家至宝。重新执教县一高,左手录运簿册掌天下文章,可查看每一个学生学习天赋,提升天赋。右手文昌大印掌考场气运,财富官运。教师以教育水平和升学率为本,黄景耀渐渐发现他的本钱雄厚的有些令人发指,一次次撼动整个教育界,又远不止单一的教育界。...
被继母逼迫,她走投无路,和神秘富豪签定协议嫁进豪门。婚后三年,富豪老公把她宠上天。只除了没有生下继承人。豪华别墅里,裴七七气愤地将报纸砸在男人身上这上面说我是不下蛋的母鸡,唐煜,明明就是你的问题。男人放下报纸,一本正经地赞同小妻子的话怎么能乱写呢,你分明属猪!唐!煜!她气得跳脚!男人轻笑有没有孩...
段飞是个倒霉的孩子,老爹被人陷害入狱,又遭遇对象退婚,开间小诊所给村里的人治病,连温饱都不行。可他从未放弃过努力,他坚信只要人不死,必定有站在人生巅峰的那天,最后他用枚小小的银针走上复仇之路,凭精湛的针灸获得无数美女青睐陪伴。这是个励志故事,段飞的崛起之路经受无数阴谋陷害,可他为了坚守正义毫不畏惧,视死如归跟邪恶力量做斗争。...
...